# 题型分析 (第二章占 5 分)

单选 3 题
填空一题
名词解释一题
简答 1 题(50%)
论述不考

# 名词解释

# 劳动关系 1910

是指作为劳动力所有者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目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 劳动关系管理 1801

指以促进组织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前提,以缓和、协调组织劳动关系的冲突为基础,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合作为目的的一系列组织性和综合性的措施和手段。

# 试用期

泛指在最初的雇用期间,用以观察员工在职务上的表现是否适任的时期。

# 劳动合同 1801

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 集体协商

是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 集体合同

是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 主观题

# 新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
  1. 外部压力愈来愈重;
  2.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3. 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4. 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5.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 简述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
  1. 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
  2. 劳动关系多元化;
  3. 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4. 劳动关系动态变化;
  5. 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801
  1. 主体不同。集体:企业和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劳动: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2. 内容不同。集体:一般劳动标准,全体劳动者权益义务。劳动:单个劳动者权利义务。
    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它可以涉及集体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3. 功能不同。集体:规定一般条件。劳动:确立劳动关系。
    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
  4. 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最低劳动标准;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的,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 简述劳动合同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 劳动合同的特点
    主体特定;主体既权利又义务;法律平等,管理隶属;法定要式合同。
  1. 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 劳动合同主体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任何一方在自己未履行义务的条件下,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3. 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在组织管理上具有隶属关系;
  4. 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
  • 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自协(携)公法等诚信)
  1. 合法原则。
  2. 公平原则。
  3. 平等原则。
  4. 自愿原则。
  5. 协商一致原则。
  6. 诚实信用原则
# 集体协商的概念、原则
  • 集体协商的原则 / 集体合同订立的原则:
  1.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国家规定;
  2. 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3. 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 集体合同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 集体合同除具有一般协议的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性约束性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 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2. 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员工一方与企业签订
  3. 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平等、一致、真实、合法。规定劳动关系;工会代表员工;定期书面合同;特定程序才生效。(工程法规一定平等真实)
  • 集体合同的作用
  1. 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 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 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4.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协调关系;加强民主;维护权益;补法不足)